广元市农业局对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192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12-16 19:19:44
- 作者:全球供应链
- 发布时间:2024-12-16 19:19:44
- 作者:全球供应链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广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广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坚持市场导向、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和政策引导四项原则,紧扣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调优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创新和物质支撑、品牌打造、项目工作、补齐短板、生态环保和农村改革七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宣传总结和督查考核四项保障,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力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
到2020年,农业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地增强。将我市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区。实现农业增效。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30万亩,实现产量88万吨,建成全省优质粮油生产示范基地;苍溪红心猕猴桃基地50万亩,实现产量2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基地;富硒富锌茶叶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产量1.5万吨,建成“川茶”品牌重要的产业基地;蔬菜生产基地70万亩,实现产量300万吨,建成全省重要的高山和高寒地区绿色优质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水产品产量6万吨,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机鱼生产基地;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100万亩,实现产量15万吨;出栏土鸡8000万只、肉牛20万头、肉羊100万头。加强冷链物流和烘干体系建设,冷藏及烘干能力突破50万吨,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0%。培育提升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国家级品牌6个,建设7个国家农业公园、20个省级农业公园、100个休闲农业专业村和1000个休闲农庄,实现一二三产业总产值530亿元。实现农民增收。通过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市农民人均特色农业可支配收入突破1.2万元,全市739个贫困村和22.9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市农民与全国全省同步达到小康水平。实现农村增绿。建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完备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健全完善规划。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的潜在能力、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优先编制完成苍溪猕猴桃、剑门关土鸡、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统筹搞好优质粮油、肉牛羊、“两湖”有机鱼、高山露地蔬菜、富锌富硒茶叶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布局。全域发展优质粮油、剑门关土鸡和道地中药材产业;在苍溪、昭化重点发展红心猕猴桃;在旺苍、青川重点发展富锌富硒茶叶;在利州、朝天、昭化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在苍溪、剑阁重点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旺苍、青川、昭化、利州和朝天重点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在亭子湖、白龙湖、升钟湖和柏林湖重点发展有机鱼养殖。
优化产业体系。粮油:调减普通型,扩大优质和专用型,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双低油菜、饲用玉米、花生和小杂粮。猕猴桃产业:重点发展红心猕猴桃,兼顾发展优质黄心系和加工型猕猴桃。茶叶产业:重点发展绿茶,突破性发展黄茶产业。畜牧产业:稳定生猪产业,优先发展剑门关土鸡,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适应本地优质道地中药材品种,扩大GAP标准化种植。蔬菜产业:重点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食蔬菜及加工外销出口型蔬菜。水产业:重点建设北部山区冷水鱼产业带和“四湖”(白龙、亭子、升钟、柏林湖)有机鱼养殖。优化品种结构。加快红心猕猴桃、茶叶、中药材、土鸡、肉牛羊等优质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力度,选育一批具有独特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促进农畜水产品种升级换代,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良种化、优质化水平。加快特色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产、贮、加、销标准体系,制订、修订和完善一批区域性区域标准,加大标准的培训和示范力度,力争“三园”标准应用率达100%。
明确建设目标。通过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产业小庭园联建、联产、联利,形成产业大基地,建成100个现代农业园区100万亩,村特色产业示范园2000个20万亩,户办产业小庭园30万个30万亩。创新建设主体。坚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建现代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户”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农户自主建户办产业小庭园。形成“三园联动”。统筹“三园”联动发展,推进产业、科技、品牌、项目等要素向“三园”集聚。坚持“一园一业”、“多园一业”发展模式和“三园”建设标准,实现特色产业点状发展、带状形成,块状覆盖,逐步构建起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合监督管理体系,全域推广“三入三化、智慧监管”模式,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应用。加强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等明显问题整治,强化风险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实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事故”和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
推进种养循环。示范推广猪沼果、鸡沼菜、畜沼饲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年示范推广面积60万亩以上。全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业。着力建设农产品筛选分级、烘干贮藏、保鲜冷藏、包装储运、冷链物流等设施,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科技、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在创建提升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国家级品牌的同时,重点实施全市休闲农业发展“7211”工程,扩大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耕文化等旅游服务产品供给,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支持发展代耕代种、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电商进村入社;推进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鼓励城市郊区发展都市农业、认养农业、高科技农业。
借力提升科技能力。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市校(院)、厅市、九广、浙广等合作,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健全院士工作站、产业创新联盟和专家服务团队。突出关键重点。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科学技术创新,突破制约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瓶颈。优化科学技术创新环境。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农业企业。
理顺乡镇农技体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教育管理和业务培训,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主动配合农业部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和畜牧兽医站建设,保障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切实纠正编制挤占、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履职、农技人员挪作他用的突出问题。对空缺岗位,足额补齐,严禁有编不用、空编不补。实行分级培训制度,加强生产经营、市场信息、金融保险等知识学习,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农技推广人员。落实基层农技服务制度。落实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农技员制度,使科技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庄稼医院、科技扶贫在线、农业科技园线上线下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研发和示范推广适应山区的机播、机收、机耕、机采、植保等新型机械,加快果菜茶智能温室和采后保鲜、储运、加工成套设备及畜禽养殖成套设备的研发推广,全市农业机械化应用率达达60%以上。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支持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超市80个。
加强复查换证。继续实施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的奖补政策,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复查换证工作,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累计达到437个。加强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
加快构建农业品牌体系。充分利用我市资源禀赋,结合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特点,整合提升我市已有农业品牌,包装打造能够涵盖我市所有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市级公用品牌,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制定品牌提升方案。与专业机构合作针对全市农产品公用品牌制定形成一套品牌升级和营销方案,集中力量打造50个企业知名自主品牌,扩大品牌推介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品牌宣传营销。继续加大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央视、人民网等国家权威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组织农产品产销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农交会”、“农博会”,面向“三北”市场,进一步开展好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的各类展销推介会,积极构建大城市、大超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品一体化平台,切实提高广元农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积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交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健全管理制度。分级分类建立农业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申请报条件和品牌使用规则,严格审核申请企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授权。加强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分类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推广应用,严格监督管理,对不按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和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严格整顿或取消授权,确保品牌农产品符合品牌质量要求。加强市场监管。积极会同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假”活动,对“假冒”品牌农产的商贩或企业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农产品品牌形象。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对接国家规划和重点投向,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按照“四个一批”(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加快一批、实施竣工一批)要求,建立完善项目库和项目发布平台,不断更新项目信息,准确掌握项目动态。全市农业系统储备、更新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及建议书要达到200个,总投资500亿元。加强项目争取和引进。依托我市在外建立的异地商会、各类展销推介会和农业信息网等,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推介和宣传;大力支持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在广投资成功人士和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牵线搭桥、以商招商,吸引更多民间工商资本投入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全市农业系统争取到位省以上各类项目投入年增长10%以上,招商引资年增长20%。抓好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实施项目,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实行重点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项目推进情况,督查督办项目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跟踪管理,建立完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正常营运,持续发挥应有效益。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集中开展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00万亩以上。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农田灌溉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
发展扶贫产业。深入实施全市推进脱贫奔康“六化”行动方案,抓实农业产业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村建设1个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农民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每户建1个户办产业小庭园。通过产业扶贫把贫困户带进产业发展,确保全市23.6万人依靠产业脱贫。落实农技员驻村帮扶。严格落实一村一名农技员驻村帮扶工作,巩固优化市、县、乡专家服务团(队)建设,确保驻村农技员到位率和专家服务团(队)服务面达到100%。着力加大农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明白人培养。每村至少培养1名农业技术骨干,培育3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户有1名技术明白人。使贫困村、贫困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
强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大力推进落实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集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每项优势特色产业都有至少一个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带动有力的龙头企业。着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入推进国家和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农民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科学技术人员等到农村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独立申报和自主实施财政支农项目。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规模,不断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到2020年,扶持培育家庭农场6000个,农民合作社4000个。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和土地入股分红、股权量化分红等模式,把广大农户带进产业发展,多环节分享发展收益。要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分红机制,确保农户利益落实,分红有保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整合国省级补助资金、市级专项资金和其它社会资源,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训一批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领军人、新型经营主体业主(大户)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4、着力构建产销体系。狠抓农产品销售,培育建立“专业交易市场+超市+品牌专卖店”的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积极创新销售模式,开展“定制农业”示范建设,推广“私人定制”、“农场直送”、“原产地直购”等新兴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订单、定制销售,构建优质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家庭等直供直销渠道。
严守耕地红线。推动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禁止擅自将耕地“非农化”,严禁违反规划对自然资源随意开发。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健全耕地重金属污染监测体系,充分发挥530个国控监测点作用,严防耕地重金属污染。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保护补偿等制度,重点加强“广元灰鸡”、猕猴桃和中蜂等种养殖业种质资源保护,巩固完善唐家河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快建立朝天“广元灰鸡”保护区和苍溪猕猴桃保护区。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构建以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拓展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形式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17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其中:农作物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量达到100万吨、饲料化利用量达到30万吨、基料化利用量达到12万吨、燃料化利用量达到20万吨、原料化利用量达到10万吨。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和“村回收、乡镇转运、县区集中、市处理”模式,构建集销售、使用、回收、加工为一体,能够可持续运行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力争2017年底基本建成完备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2018年全市废弃农膜捡拾回收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废弃农膜零污染目标。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编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加强畜禽粪便科学化处理和有效利用,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推进病死动植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2018年建成1个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和部分收储站,2019年全面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实现病死畜禽处理及时、过程环保、资源化利用。
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牢固树立“科学施肥、环保施肥”理念,落实减量增效措施,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现特色产业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00万亩,化肥使用量控制在12.4万吨(折纯)以内,有机肥使用面积200万亩以上。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遵循“控、替、精、统”技术路径,促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全市病虫害统防统治率40%以上,绿色防控率30%以上,农药使用量控制在543吨(折百量)以内。
落实集体所有权。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民主议事机制,切实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防止少数人私相授受、谋取私利。稳定农户承包权。巩固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质量。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管理平台。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农村土地承包调解机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效维护各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
明确任务安排。以优先推动贫困村改革为重点,按照“积极稳妥推进”、“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和要求,全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2017年起,用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到2018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突出重点环节。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集体家底,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指导意见》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将农村集体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和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政府投入到村的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资金等所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归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带动能力。
健全组织机构。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区农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本方案要求和专项行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责任。各县区农业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各自职能,强化工作措施,制定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科站负责人的工作任务计划,建立责任清单,层层落实责任。
主动争取资金。各县区在继续落实好各项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主动争取财政资金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环节倾斜,支持特色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政府强农惠农资金整合,优化农业资金投向,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体系。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政策,在用水、用电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加强金融扶持。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机结合,建立财政、金融、担保和保险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搞好抓点示范。各县区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环节抓一批试点示范,力争每个县区都能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打造出好的示范点。注重总结提炼。积极总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一批代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的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好经验、好模式,增强改革信心,充分调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性。
定期督查。加大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督查力度,采取进度通报、重点督办、专项督查等方式,强化督查督办,定期通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严格考核。制定细化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考核管理,强化结果运用,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和问责机制。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望您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它建议和意见,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服务热线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