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_全球供应链_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这是描述信息
全球供应链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 

详情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2009年,项目组在总结前二年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围绕品质、产量、规格这三个关键点,深入推广河蟹套养技术、种草养蟹技术和微管增氧高效养蟹技术,继续组织大规格优质蟹种培育技术试验、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试验、优质饲料养蟹技术试验等。同时,以产地标识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河蟹质量的溯源跟踪,确保上市质量得到把关,综合效益得到提升。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加大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更新,形成了“全力发展示范区,全力发展核心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思路,2008年,新增培育22户优质蟹种规模化典型养殖户,实现亩产优质蟹种9800只,亩均效益超过3000元;同时,培育新增55户网围良种化养殖示范大户,亩均产量超过47公斤,亩均效益达到3200元以上。这些典型示范户为项目建设提供很好的技术示范,其生产经验特别大程度上推进了项目建设。

  2、以最大的蟹种培育基地----中华绒螯蟹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的蟹种培育基地为基础,通过技术辐射,对、二地的蟹种培育形成带动,建立了5368亩优质蟹种培育示范基地,示范农户279户。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123亩,位于现代渔业示范区内。2008年,项目蟹种基地取得重要进展,五期幼蟹育成扣蟹成活率达39%,基地当年培育优质蟹种5500万只,规格120-150只/公斤,核心示范区当年培育蟹种1010万只,规格80-120只/公斤。基地对示范区良种应用推广覆盖率达81%,覆盖面积4.3万亩。

  在网围养蟹区,项目组按照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技术方面的要求,编写了网围生态健康养蟹技术标准,对相关的技术细节进行科学规范,以适应太湖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推动网围养蟹的技术升级和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

  在蟹种培育核心示范基地,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采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对蟹种培育池进行环境改造与修复。即池塘经充分曝晒1个月左右后,进水20公分左右,3天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反复几次。曝晒后的淤泥干裂松软,增大了土壤分子结构间距,使土壤中空气成分增加,经微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及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析出,再经进水,溶解于水体,通过再次排水把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质随水体带出,有效地改善了养殖底质,增强了池底的“呼吸”功能。

  今年以来,项目组围绕关键技术,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入户培训与现场培训、专家讲座与放映技术光盘、典型经验交流与发放技术资料“四结合”的形式,切实将关键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户。4月份以来,就相关联的内容组织集中培训4352人次,编写发放《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河蟹生态防病技术》、《河蟹高温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等技术手册2万余册(份),订购发放《水产养殖》杂志400本、《科学养鱼》杂志1200本,放映技术光盘17次,市电视台还专题播放了 “河蟹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讲座。使得项目的关键技术获得深入贯彻与实施。

  重点是把握三个方面的技术环节:(1)投喂时间。河蟹不耐饥饿,必须定时足量投喂饲料才可以做到快速生长的效果。在幼蟹阶段日投喂次数应为4次;至养成蟹阶段,日投喂为3次。按早、午、晚三个时段进行投喂,具体时间为6:00~7:00、11:00~12:00、16:00~17:00、20:00。河蟹有善于夜间取食的习性,因此傍晚的最后一次投喂量,应占日投饲量的2/3;(2)投饲量。蟹苗至扣蟹阶段投饲量为100~300克/日·万只。从每日万只100克起始,逐日递增至每日万只300克;幼蟹阶段按投饲率计算,应为5~6%;养成蟹阶段应为3~4%。(投饲率为每100斤河蟹重量,与投饲数量之比的百分数);(3)投饲地点及方法。白天投喂地点应以养殖水面遍撒为主,并重点兼顾水体中河蟹喜栖息的水草地区;傍晚入夜投喂地点应在水体离岸边1.5米左右的四周,在底质较硬地段多投些;底质污泥较多地段少投喂或不投喂。遇有阴雨或暴雨天气,应减少停喂;蟹体大批蜕壳阶段及时减少投喂量;天气晴好或换水后水质良好情况下,应增加投喂量。每日检查吃食状况,并根据吃食后剩饵的数量多少,调整次日的投喂数量。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在我市实施以来,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以及有关镇、街道农业服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技术路线,项目组认真组织相关调研,集中骨干力量,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建立项目运作机制,经过项目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2007-2008年,顺利完成了项目合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任务,取得了预期进展:

  继续推广“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蟹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市场带动作用,促成示范户与企业达成供销意向,促进产销一体化。

  开展蟹产品质量的溯源跟踪,7000亩蟹率先启用湖蟹产地标识,通过标识编码,可查询到生产者姓名,手机号码,以及养殖地点及具体网围编号等。

  池塘养蟹是我市的主要养殖模式。由于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池塘出现淤泥堆积、年久失修等现象,致使养殖产量不高,规格小,回捕率低。对此,从2007年开始,我市开展了现代渔业发展推进计划。利用5-8年的时间,对全市老化池塘改造,以提升养殖的基础设施水平。2007-2009年,共完成改造面积12500亩。并在镇建立了5000亩现代渔业示范区,集中探索适合全区推广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同时,对网围养蟹进行了优化整治,选择湖一类水源地带,按照“拉框成方,隔距成行,立桩成线,围区成景”的标准重新建造,面积缩减四分之三。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结合项目实施,对原先的养殖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开展了相关的技术试验。测产情况表明,河蟹生长状况良好,整体规格好于去年。

  充分运用蟹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谋划开展2009蟹品牌直销等系列推介活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打响太湖品牌,推动精品太湖蟹的发展。

  新技术集成应用与开发方面有待逐步加强。从实施成效来看,项目的技术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关技术有待进一步应用推广。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还从推进组织化、促进标准化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以进一步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到目前为止,发展了“蟹业合作社”、“鱼场专业股份合作社”、“蟹业专业合作社”等近10家合作社组织,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参股农户1000多户。合作社的组成,实现了养殖的生产的统一苗种、统一投饲、统一管理、统一防病、销售的“五统一”管理,大幅度的提高了项目实施成效。2008年,新南鱼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亩产河蟹85公斤,亩均效益近3000元。

  河蟹青虾鳜鱼(白鱼)适量的花白鲢是比较经济和生态的养殖模式,不仅仅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且可提升环境自我修复能力,提升产品品质。

  1、建立完成项目试验示范基地面积5.35万亩。其中,网围养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3.76万亩,示范农户948户;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1.59万亩,示范农户487户。2008年,示范区河蟹总产量2488吨,亩均产量46.5公斤。其中,网围养殖总产量1609吨,亩均产量42.8公斤,平均规格140克/只,150克/只占41%;池塘养殖总产量879吨,亩均产量55.3公斤,平均规格137克,150克/只占37% 。均达到或超过项目合同的要求。

  针对今年持续高温以及受台风影响等气候特点,项目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深入到乡镇、村户和塘口,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全方面开展投饲、调水、防病、免疫等管理技术措施的帮扶。面对后期寄生虫害发生严重的光明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集专家组成员进行会商,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最佳防治时期,指导动员示范户开展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统一时间、统一措施、统一防治,极大提高了防治效果,消除了病虫危害。

  长期以来,河蟹养殖继承了传统的养殖技术与模式,特别是饵料方面,以野杂鱼为主要。这种方式带来直接影响就是轻易造成水质恶化,诱发河蟹肠道方面的疾病。为此,项目组开展了人工配合饲料生态养蟹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继续加强技术开发。总结存在不足,进一步调优养殖模式,进一步开展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探讨研究,提升养殖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提升河蟹品质。继续研究河蟹生态防病技术,开发河蟹均衡上市技术,研究分析网围养殖生物多样的变化规律,完善大规格优质蟹种培育技术与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3、以省级出口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基础,对3862亩网围养蟹来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出口河蟹养殖基地的典范。基地已与香港老三阳等几个老牌香港出口商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基地成为全区河蟹出口境外市场的一个示范窗口。2008年,基地实现出口河蟹586吨。

  4、发展了牌、牌等几个知名品牌。其中,牌还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牌也是北京、香港、上海等地的主要品牌之一。

  同时,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升蟹种培育的规格与起捕率:(1)延迟放苗时间。实践表明,培育一龄优质蟹种,蟹苗放养的最佳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2)增加放养密度经验。培育一龄优质蟹种,每亩蟹种池的放苗数量可加大到1公斤~1.5公斤,必要时还可增加。由于蟹苗适宜群居生活,只要饲养管理得法,实行蟹苗高密度养殖,不仅出池的蟹种规格能够达到要求,而且蟹种的起捕率能够达到20%以上,甚至更高。(3)适量投饵。培育优质蟹种应通过施足基肥、栽好水草、培育好基础饵料来满足蟹种摄食的需要,同时根据蟹种生长速度和基础饵料状况,适时、适量投喂。蟹苗放养10天内,用熟鸡蛋黄和鱼糜按1∶3~1∶5的比例经60目筛绢过滤,加水泼洒全池,日投喂8次以上,日投喂量按在池蟹体重的20%;当幼蟹长至Ⅱ期以后,饵料品种改为破碎的鱼肉与豆饼糊按2∶1的比例全池泼洒或沿池边浅水处投喂,日投喂4次~6次,日投喂量按池蟹体重的10%;7月~9月饵料以水草和粗饲料为主,如小麦片、麸皮、瓜果、蔬菜等,日投喂1次~2次或隔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按池蟹体重的5%~10%;越冬前要适当增加肉食性饵料的比例和投喂量,如螺蛳、蚌、野杂鱼等,利于保膘越冬。(4)注重水质调节。放养初期,为提高水温、培养好基础饵料,水深宜保持在0.5米左右,以后逐步将水位增加到0.8米~1米,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使水质清新。7月~9月高温季节,定期冲水或换水,通常每7天~10天换一次,每次换水1/3。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漂白粉等,调节水质。(5)认真栽种水草。水草既是河蟹的优质饵料,又是河蟹蜕壳、栖息、隐蔽的良好场所,栽种好水草是搞好一龄优质蟹种培育的一项基础工作。适宜蟹池栽种的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水蕹菜等为主,这些水草生命力强、易栽种、生长快、嫩芽多,特别适宜河蟹摄食与栖息。一般会用无性繁殖法栽种水草,在蟹苗下池前20天~30天,选取上述水草的茎、根连同池泥一起插入池底,待到5月上旬,水草通过生根、发芽、生长,很快布满池塘。平时要加强对水草的管理,如水草被河蟹吃的过多,还要及时补种,做到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水草的覆盖面始终占到蟹池面积的1/3~2/3。

服务热线

010-87576181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邮箱:dfkc@toplier.cn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