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hanyaofe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如何促进设施农业全方面转型升级?全国各地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汇总_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如何促进设施农业全方面转型升级?全国各地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汇总

时间: 2024-12-08 18:19:05 |   作者: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如何促进设施农业全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全国各地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汇总

  当前正值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关键时期,《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后,为加快促进设施农业全方面转型升级,筑牢农业强国建设基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下面,摘取宁夏、云南、山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部分内容,供大家参阅。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围绕“六特”产业发展,抓大不放小,立足区情市情县情,充分发挥光热资源禀赋和农产品品质优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升级改造老旧设施、适度扩大规模为重点,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导向,加强高标准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设施生产园区,发展非耕地生态循环设施农业,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设施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科学构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全区现代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助力宁夏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统筹考虑土地资源条件和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提升设施种植质量效益和机械化率为核心,重点改造存量老旧设施,优化提升设施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适度扩大新建规模,发展节能节本、高产高效的现代设施种植业,推广应用设施生产智能化管控装备和省力化作业机械,推进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可持续生产模式,打造宁夏特色设施果蔬品牌。

  坚持升级提质与扩容增量相结合,以水域资源和盐碱荒地承载力为前提,优化设施渔业生产力布局,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设施渔业,积极拓展以盐碱荒地为代表的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

  聚集“六特”产业和渔业,加强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烘干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流程补齐特色农产品产后冷链物流短板,有效减少粮食和特色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环节浪费,为构建区内区外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保温蓄热能力和宜机化程度提升为核心,对超过使用寿命,具备改造条件的老旧温室,采取加固墙体或组装新型复合保温墙体、更新棚架、维修后屋面、更换棉被与卷帘机等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性能,推广装配式热浸镀锌钢架结构,扩跨度、增高度、提标准,提高宜机化水平。

  2030年底,改造提升老旧温室5万栋以上。突破设施生产多源信息感知传感器、自动化精准作业装备、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等关键技术,应用温室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等自动化装备,补齐设施栽植、植保和运输作业装备短板,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协同配套,着力提升全链条机械化应用水平,到2030年机械化水平提升至60%以上。

  在用地政策允许、水资源有保障的情况下,鼓励设施建设向标准化、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每年新建高标准设施2万亩以上,其中,新建日光温室、智能温室5000亩以上,大中拱棚1.5万亩以上,支持轻简化装配式、主动采光蓄热、相变储能保温等新型结构日光温室建设,支持宜机化大跨度拱棚及连栋拱棚、遮阳避雨拱棚建设,适度发展代表设施生产最高技术水平的智能温室和植物工厂,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向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2030年,新建高标准设施14万亩,日光温室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拱棚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建设千亩以上现代设施农业园区30个以上。

  3.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深入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完善水电、交通、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管理好、环境好、质量好、效益好“四好”设施农业园区,每年建设绿色标准园30个以上;推广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模式,每年推广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10套,中小型水肥一体化设备100套,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6000亩,蚯蚓生物技术和“三零技术”绿色生产模式6000亩。设施园区节水、节肥、减药10%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创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个以上。

  4.现代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项目。以蔬菜生产大县为重点,合理布局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现代化育苗生产设施,集成自动化播种线、全自动嫁接机、自动分级移栽机、催芽室、愈合室等工厂化育苗装备,推广以全程自动化为特色的潮汐式物流苗床生产模式,每年新建或提升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以上,扩大优质种苗自给率。到2030年,新建和提升集约化育苗中心35个以上。

  5.非耕地高标准设施种植园建设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结合宁夏实际情况,借鉴区外省市戈壁设施农业建设的成熟经验做法,鼓励利用戈壁荒滩、盐碱荒地发展非耕地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推广使用不同基质材料的无土节水栽培技术,配套营养液智能管控装备,提升园区水电路气、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到2030年,在不增加农业用水指标的前提下,建设千亩以上非耕地高标准种植园2个以上。

  6.非耕地现代设施种植循环园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沙荒地、工矿闲置地探索回收工业余热和矿井水资源,为设施种植提供热源和水源,建立低碳循环设施种植新模式,破解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对设施农业生产的约束,因地制宜推广农光互补绿色模式,从空间上挖掘设施农业生产潜力,有效保障蔬菜产品周年生产。到2030年,建设千亩以上现代设施种植循环园3个以上。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大食物观,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和农民增收一条主线,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率为核心、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为关键,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序、资源利用集约、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格局。

  到2025年,全省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设施蔬菜产量占比由21%提高到35%;设施花卉产量占比由11%提升至25%;设施小浆果产量占比由35%提高到5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由41%提高到50%;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比由7.4%提高到20%。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设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以上。

  到2030年,设施农业全面升级,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农增收作用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食物消费需求。

  统筹粮食与“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拓展并重,发展绿色高效现代设施种植业,稳步提升优质果蔬等供给能力。

  ——建设现代设施育苗(秧)中心。在全省水稻种植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全面推进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建设育秧温室大棚、播种出苗车间和育秧设施设备。合理布局建设集约化育苗(秧)中心,扩大水稻良种秧苗、设施果蔬优质种苗商品化供给覆盖面。鼓励“一棚多用、农棚农用”,提高大棚使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露地种植作物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建设。以玉米、马铃薯和茶叶、水果、咖啡等特色经作为重点,每年实施20万亩左右露地种植作物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引水设施、装配式蓄水池、过滤设施、配肥设施、田间管网和田间水肥一体化滴灌装备等。

  选准特色产业。以蔬菜、花卉、小浆果等为重点,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等高端生产设施,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高产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

  推广无土化栽培。建设基质栽培系统、营养液循环系统,采用可降解材料代替土壤,使用多通道精准型配肥设备,推广水培或雾(气)培等多种无土栽培模式。

  推行智能化管理。加快智慧温室生产管控系统和智能装备的推广力度,实现精准化自动调控。每年推进5000亩蔬菜、3000亩花卉、2000亩小浆果的高标准设施化建设,提升单位土地产出率和商品转化率,示范带动各地加快设施改造升级。

  聚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应用典型引路法,打造一批设施化建设的标杆示范。

  ——大力发展九湖流域设施农业。按照总量不增、质量提升总体要求,率先在九大高原湖泊推进农业设施提升工程,建立惠农带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探索政策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广大农户参与的有效模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湖泊治理、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全力拓展设施农业发展空间。以水利设施改善和地力条件提升为突破,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持续探索设施农业上山的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展特色经作发展空间。鼓励整县整乡整村推进设施化建设,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实现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

  ——持续完善技术集成运用。以设施基质栽培和规模化养殖为重点,鼓励“市场+科研”联合攻关,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实时动态智能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在设施生产管理信息的运用,实现种植(养殖)、管理、品控等技术创新融合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深入挖掘设施种植、畜牧、渔业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构建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产量占比分别达到60%、88%、82%,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0%、65%、58%。到2030年,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6600亿元,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产量占比进一步提高,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推进传统优势产品设施升级改造。聚焦设施蔬菜、水果、食用菌传统优势产区,整县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改造,推广高效宜机棚型,应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新能源装备,升级配套自动调控设备、智能作业装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能效率。到2025年,指导30个县完成老旧设施改造提升任务,全省老旧设施改造率超过50%。

  2.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推广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新模式,建设大跨度钢构大棚、大型连栋温室等高端设施,发展垂直农场、植物工厂等高端经营模式,配套智能监测等高端设备,引领高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国家级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主体)。

  3.发展集约化种苗繁育基地。围绕优势产品主产区,合理布局建设种苗(菌包)繁育中心,集成推广智能化、工厂化育苗装备和环境控制系统,扩大商品种苗覆盖面,推动优质品种加速更新换代。到2025年,建成年繁育5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种苗繁育基地300个,商品种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4.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发挥盐碱地资源优势和盐碱果菜品种特色,发展节能防寒、排水压盐的新型日光温室,建设一批1000亩以上的设施种植园区。利用中重度盐碱地,建设肉牛、肉羊等标准化养殖场。利用低洼盐碱地,选择适宜的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品种,建设单个池塘10-30亩、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设施渔业养殖场。

  5.推广盐碱治理技术模式。扎实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建设以水压盐、暗管排盐等排水排盐系统,装配微咸水高效处理设施。发展盐碱地牧草种植,推广以渔降盐治碱技术,综合运用土壤改良、灌溉淋洗、土壤培肥等技术措施,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

  6.推动设施种业振兴。加快高端专用品种进口替代。支持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生物育种科技攻关项目。建设10处现代设施农业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7.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开展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攻关,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每年征集发布一批现代设施农业主推技术、推广一批成熟技术模式。探索工业企业带动模式,实施工业废气废热回收利用、种植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

  8.加快专用机械研发推广。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强化现代设施农业专用品种选育与设施装备工程化协同,集中突破现代设施农业成套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加快补齐设施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短板。

  9.推进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科学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布局,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良性循环,提高设施农业综合效益。开展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每年建设一批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典型。

  10.培育设施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引导“齐鲁农超”等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做大做强。推动设施农业优势产地、产品加工基地与生鲜电商合作,发展冷链储运、连锁经营、直采直供等新型营销方式。提升“好品山东”农产品品牌,实现设施农产品优质优价。

  11.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在优势设施农业主产区,依托现有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改扩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或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配备移动冷库(冷箱)等产品,拓展中转集散、分拨配送、冷链物流服务。到2025年,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5个以上、省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50个以上。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达到27%;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0%以上;设施食用菌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比重达到35%;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提升至60%,占养殖水产品产量提升至80%;补上主要农产品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水稻产地烘干能力达到80%以上。

  到2030年,全省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稳产保供能力显著提升,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达到3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5%以上;设施食用菌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比重达到40%;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超过65%,占养殖水产品产量超过85%;水稻产地烘干能力达到95%以上。展望2035年,设施农业全面升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现代设施农业成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实施现代种植业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扶持建设与改造提升兼具先进性、抗灾性、耐用性、轻简化等优良性能的标准温室大棚,促进信息化和设施化融合,推动设施结构与环境控制设备向宜机化、大型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围绕“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能力,重点在设施种植业主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及周边区域,推动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建设。

  加快发展无土栽培等现代设施种植模式开发,积极推广基质栽培、水培等无土栽培模式,

  建设一批现代设施集约化育供苗中心,提升育苗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益,构建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匹配的现代设施种植产业体系。

  以香菇、银耳、秀珍菇、茶树菇、毛木耳、猴头菇等大宗季节性品种栽培设施为重点,实施传统低效设施菇棚菇房改造提升行动。

  杏鲍菇、银耳、金针菇、海鲜菇、鹿茸菇、秀珍菇、双孢蘑菇、绣球菌等工厂化生产品种为重点,实施工厂化生产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

  培育建设一批现代设施菌种繁育基地和菌包(培养料)专业化生产供应中心,提升主产区制种制包设施化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及优质菌包供应率,带动规模化栽培。

  发展现代设施庭院食用菌生产,鼓励各地借鉴漳州“移动智慧菇房”发展模式,盘活农村空闲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庭院食用菌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食用菌发展格局。

  巩固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成果,逐步消纳改造存量传统网箱、泡沫浮球、毛竹插杆等设施,全面完成海上养殖设施生态化升级。积极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重点支持深水抗风浪网箱、深远海养殖平台和三倍体牡蛎、鲍鱼等贝类棚架或网箱设施建设。以生态健康为重点、以实现水质、底质、尾水精准调控为目标,支持发展一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深化陆基养殖设施尾水治理,促进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加强渔港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一级渔港为主体,二、三级渔港和避风锚地为支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管理规范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重点支持建设预冷库(含压差式预冷库)、冷藏库,完善净化、预冷、分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设备,鼓励发展移动式冷库。发展一批集集货、预冷、分选、加工、冷藏、发货、检测、收储、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提高农产品产后集散和商品化处理效率。建设一批标准化粮食烘干中心(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烘干设备,改造提升老旧烘干设施装备,构建烘干中心与烘干点相结合的粮食产后减损绿色烘干体系,全面补上主要农产品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提升主要农产品产地烘干能力。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大食物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聚焦乡村“土特产”,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现代农业补短提能六个“百千”工程,推进先进设施示范引领,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提升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构建科学、节约、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

  到2027年,全省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布局更合理,保供能力显著提升,设施蔬菜产量占比达35%,设施食用菌80%,主要畜禽规模化率90%,设施水产品产量比重62%;设施农业机械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机械化率分别达58%、75%和57%;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以上,设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竞争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完善全省现代设施农业规划,统筹做好粮食与“菜篮子”产品供给,坚持良田粮用,蔬菜园艺更多依靠设施农业,在保护生态和节水节地的前提下,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根据资源禀赋及农业产业分布,协同美丽田园风格、形状、色彩等设计,引导设施农业科学合理布局。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园等,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节能宜机、高产高效新型现代设施种植业,打造“蔬茶果菌药花”产值超千亿的现代设施种业集群。推进老旧大棚宜机化改造,打造以浙北、浙中和浙南沿海为重点的设施蔬菜集群;推进遮阳棚和喷灌滴灌设施改造,打造设施浙产名茶集群;推进连栋大棚、防雨棚等建设,打造柑橘、葡萄等设施水果集群;推进传统菇棚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设施建设,打造金衢丽、杭甬嘉设施食用菌集群;推进立体种植、智能温室建设,打造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等设施中药材集群;推进自动苗床等设施建设,打造环杭州湾、浙中盆地、浙南沿海设施花卉集群。

  建设以产业冷链集配中心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为支撑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加快补齐预冷、加工、包装、保鲜、配送等短板,实施两个“百千”工程,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和乡镇,建设100个集配中心、1000个产地冷藏设施,总库容超750万立方米,开展产地冷藏保鲜整县制推进行动,推动冷链物联网络向农村延伸。以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100个标准化粮食烘干中心、300个粮食烘干点,提升粮食烘干设施水平。

  完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整机装备需求目录,建立跨部门农机科研和需求导向目录发布机制。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集成应用,推进研发制作推广应用一体化集成攻关,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50个以上。加快节能节地的新型装备、材料和设施应用,推广现代种养设施设备、精准管控、动植物生长监测、疾病智能诊断与防控、减损保鲜、废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构建“数字+设施”智慧农业体系,创建设施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以上。加强设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建设设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融合。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广应用高效低耗智能农机。

  大力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链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动能。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优势产地与生鲜电商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冷链贮运、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支持设施农业领域龙头企业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构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强村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服务组织等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带动农户增收。

  推动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和无害化修复。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智能化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设施农业 “肥药两制”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有机肥、绿色防控技术和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强化种植面污染治理。强化种养结合和工厂化处理,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渔业养殖尾水治理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率均达到100%。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支持绿色优质设施农产品基地创建。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系统谋划,大力推动实施,规划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形成“12+X+1”的示范空间,即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若干现代设施农业科创支撑空间和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发展高端、精品、品牌农业。

  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建设,至2025年重点建设先行启动区域,各引领区重点建设1-2个高科技农业项目。在浦东、奉贤、松江和崇明等区域,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科创平台,集中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和科创示范场景。有机链接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和城乡空间,探索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新范式。

  至2027年,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建设成效显现,形成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带动全市面上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的“上海样板”。

  发挥超大城市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集聚优势,聚焦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强化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依托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建设,在现代设施农业专用品种选育、智能装备研发、智能温室建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汇聚本市及长三角科研资源,推动跨界融合与技术集成,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科创平台,推动设施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与孵化。创新现代设施农业科创模式,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支持本市涉农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在相关领域培育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形成现代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产业模式,加强成熟技术、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辐射服务全国。

  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鼓励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推进种养结合生产,推动种养循环。

  探索设施农业能源利用新模式,综合利用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热电联产等清洁能源以及新型储能,发展绿色低碳的农业能源利用模式。按照“能建尽建”原则,重点在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结合农业设施一体化,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发电,推动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农业光伏+项目建设。推进沼气发电,探索发电厂余热和氢能综合利用。

  推动设施农业节能减排。推进温室大棚节能改造和绿色建设,着力降低能耗。加快“固碳减排”“生态低碳”新技术和新装备在设施农业领域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探索建设1-2个现代设施农业“双零”示范区。

  聚焦增强“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实施设施种植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竞争力。打造现代设施种植示范引领样板,至2025年重点在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建设3-4个现代设施蔬菜项目,至2027年建设周年生产、装备先进、智能调控、高质高效的智能温室和植物工厂,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形成现代设施种植示范园。

  加快高标准设施菜田改造建设,统筹存量改造和新增建设,至2025年提升改造高标准设施菜田1万亩,以绿叶菜核心基地为重点,推进老旧设施菜田提升改造,建设节能宜机的连栋型高标准设施菜田。至2027年累计提升改造2万亩,推动设施菜田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推进其他种植业生产设施提升。改造提升水果、花卉等生产基地老旧低效设施设备,建设宜机化、智能化、标准化连栋型温室,提高特色经济作物产品质量和抗风险生产能力。

  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现代设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推动品种培育和集约化育苗,结合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建设,打造现代种业企业孵化园,推进品种培育、良种繁育、材料创制及产业化应用等联合攻关;重点围绕水稻生产大镇等,建设一批水稻育秧育苗中心,提升集约化育秧(苗)覆盖率。高起点布局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设施,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布局一批先进的产地初加工和仓储保鲜设施。高水平建设区域性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依托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等,配套建设3个区域性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高品质打造市场品牌,支持设施农业与生鲜电商合作共赢,加大直采直供、连锁经营力度,创响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促进设施农业产品优质优价。

  优化设施装备管理运维,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粮食产地烘干水平,聚焦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推进产地烘干和低温冷藏等老旧设施装备更新换代、智能升级、清洁能源改造。至2025年,全市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90%以上。至2027年,提升至93%以上。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遴选认定和培育建设一批平急两用的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在引领区创建农机社会化服务应用场景,促进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应急救灾能力提升。提升生产设施运营管理上的水准,完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等设施市场化运营模式,率先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仓储冷链物流数字化管理,实现地产主要农产品冷藏保鲜仓储设施、运输设备等动态管理,提升仓储冷链设施利用率和周转能力。

服务热线

010-87576181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邮箱:dfkc@toplier.cn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