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法治大会(2024)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2024-12-30 23:23:49
- 作者:行业动态
- 发布时间:2024-12-30 23:23:49
- 作者:行业动态
12月15日,中国食品安全法治大会(2024)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系统思维凝聚食品安全法治合力 协同共进提升食安社会共治成效”为主题,为食品安全法治的高水平发展贡献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作出明确部署。食品安全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一定要通过跨学科合作解决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交流平台,打破传统单一学科、单一部门、单一领域的沟通壁垒。他强调,食品安全治理应以系统思维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国内外合作,推进食品安全领域的法治建设和协同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关乎人民健康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法治基石的夯实。他强调,系统思维是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题的核心和方法,建议以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为视角,统筹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环节的动态协同,深入推动食品全程全息风险智慧感知及主动防控体系构建;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加速构建生命健康领域重要物质的色谱-质谱标准参考数据库,深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融合,为食品安全的治理提供精准、高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表示,食品安全近年来已逐步形成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监管向社会共治的转型,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面对新兴食品业态带来的风险挑战,需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各方力量,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且高效的市场环境为目标,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法治体系,推动政策落实,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副司长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方面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持续加强食品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相继推动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规章,进一步强化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在扎实推进新时代食品安全立法工作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着力压紧压实各方主体责任;站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握“时度效”,兼顾“法理情”,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运用系统思维与协同机制,不断凝聚食品安全法治合力。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大元主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介绍,检察机关坚持以高质效办案为核心,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创新,在加强法治保障、推动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立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食品案件办案重点,从农贸市场、保健食品等传统领域拓展至网络餐饮、直播带货、预制菜等新业态,聚焦食品储存、运输等关键环节,推动全链条监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与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深化协作,推动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逐步形成了依法监督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郝明虹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成果。她指出,通过整合地理位置相近、饮食结构相似地区的资源,构建了全国七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区域,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抽检信息共享和应对处置合作机制。各区域聚焦食品安全风险,因地、因时探索风险预警合作举措。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全面阐释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同时考虑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国际贸易、监管成本等因素。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更要贴合国内实际,突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重点。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让标准更加严谨。
市场监管总局原食品经营司司长、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陈谞表示,当前,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经营交易额持续增长,线上销售、品牌化运营、绿色有机产品销售成为主要趋势。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和市场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方面,特别是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环节不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为此,需多方协同发力,全方面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主任、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法学院教授胡锦光深入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限定了惩罚性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对食品安全领域“三小”经营者和标签说明书瑕疵问题作了严格的界定,明确将对滥用惩罚性赔偿导致的虚假诉讼、敲诈勒索行为进行依法追责。最高法从消费者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法治原则出发,进一步规范了职业打假人行为,统一了司法实践标准,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法治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解释》的施行,职业打假人问题的争议将逐步平息,食品安全法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将回归保障合理消费与公众利益的初衷。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路磊主持。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王子强表示,通过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追溯、监管、检测与执法的全链条模式,各地已初步建成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从质量追溯监测点的范围扩大到行业标准的细化,从数据资产管理的强化到科学决策辅助机制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智化已成为国家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原稽查专员张晋京认为,随着国际社会对食物系统变革的重视,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深层次地融合,成为推动全球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继续完善我国食品营养健康领域的法律和法规体系是未来的重要法治建设方向。他还强调,现代食品安全治理注重以防控风险为基础的全过程监管,强调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全链条风险管控,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需要借鉴国际好的经验,推动食品安全法治不停地改进革新与深化。食品安全沟通交流是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于风险分析原则,通过科学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消除误解,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感、信任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营养学会团餐产业和营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李泰然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可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强化技术上的支持、相互监督等,进一步健全饮食业组织的构建,充分的发挥行业组织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个体经营者在工艺技术、经营风险、品牌推广、金融支持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协同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双向改善,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王琪表示,随着时下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攀升,功能性食品、特殊食品等成为饮食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药食同源产业链加速发展,为食品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科学技术进步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关键,通过生物技术、溯源追踪、防腐保鲜等创新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风险能获得更好的管控。同时,信息共享是推动社会共治的关键,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公众间的信息流通,打破协作壁垒,才能提升共治效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刘鹏指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系统化逻辑,为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通过信息共享、并联审批、跨区域统筹等方式,“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能够打破传统部门分割与流程壁垒,实现更高效、更透明的监管。
本次大会专题同时设有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零售食品的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治理的区域合作与地方联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及膳食营养”“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协同治理”。
服务热线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