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代萍: 建议支持辽宁海水贝类养殖业提质增效
- 发布时间:2024-10-14 02:38:05
- 作者: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 发布时间:2024-10-14 02:38:05
- 作者: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辽宁省海水贝类养殖面积全国第一,总产量全国第三,海水贝类苗种年产全国位列第四,主要品种为扇贝、蛤、牡蛎、蚶、蛏,其中主导特色品种包括虾夷扇贝、大竹蛏、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毛蚶等。
辽宁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4%,而养殖产量增加38%,养殖密度激增82%,贝类主要依赖海水中天然饵料微藻生长,属于靠天吃饭粗放式养殖,养殖过载势必会造成品质低下、病害频发、死亡率升高等问题。近十年,大连长海县筏养虾夷扇贝二龄贝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龄贝死亡率也超过50%,近五年替代养殖品种牡蛎也普遍出现偏瘦、死亡率升高等现象;同样丹东鸭绿江口海域菲律宾蛤仔也普遍出现滞长、肉质偏瘦,局部养殖区也慢慢的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辽宁浅海养殖品种相对单一,主要种类为虾夷扇贝、牡蛎、菲律宾蛤仔、大竹蛏等贝类,在生态位上处于相同营养级,饵料主要依赖海水中天然微藻,而辽宁大部分贝类养殖海域属于贫营养海区,当单一贝类养殖规模过大时,饵料短缺现象会更加严峻,继而造成品质下降和产量不稳定。养殖业主获得海域确权后无序发展,养殖品种、密度、模式缺少科学论证,养殖模式低效,生态理念相对落后。
近十多年来由于环保政策收紧,陆源营养盐入海输入大幅度减少,辽宁主要入海河流鸭绿江、辽河、大辽河氮磷营养盐输入较十年前明显减少,长海海域作为辽宁最大的贝类养殖区,氮磷营养盐浓度最低,辽宁海域无机氮浓度较十年前减少65%,营养盐浓度过度减少会直接引发天然饵料微藻生物量的减少。目前业内一致认为,海水中营养盐含量下降和结构改变以及养殖过载是导致贝类养殖死亡率过高的根本原因,辽宁省近岸海域贝类养殖面积占80%以上,若要维持现有养殖规模和产量,必须要解决养殖过载和饵料微藻短缺问题,否则会影响产业可持续和渔业碳汇提升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代萍提出《支持辽宁海水贝类养殖业提质增效》的建议。代萍建议:
针对辽宁贝类养殖海域营养盐匮乏、生态演化不清、养殖贝类产量不稳等问题,建议国家适度增加辽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投入和海洋牧场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地域特色高值贝类养殖发展。加快海水养殖绿色发展,调整养殖模式,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广浅海多营养层级养殖等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形成生产方式低碳、产业体系合理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新格局。大力引进和推广高标准海洋牧场建设先进实用装备技术,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养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确保贝类养殖提质增效。
由于贝类养殖海域需要大量的营养盐补给饵料微藻,建议国家实施近岸海域水质考核时,针对贝类养殖大省优化考核指标,取消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盐指标,加快修订和完善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指标限值设置应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协调关系,保障贝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在制定陆源入海污染指标削减计划时,同时需要仔细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生态环境影响、渔业资源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可行性和行业接受度等。建议取消或降低氮、磷等营养盐削减限值,可将化学耗氧量、重金属、农残、抗生素等威胁人们安全的真正污染指标进行严格管控。因地制宜科学评估近岸海域尤其贝类养殖区氮、磷输入环境容量及渔业需求量,放宽鸭绿江、大辽河等辽宁主要入海河流氮、磷营养盐陆源入海输入政策,陆源入海污染指标削减计划需考虑近岸海域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平衡好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服务热线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